卓邦案例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技术支持 > 技术文章 > 戏曲与音响设备的碰撞与磨合

戏曲与音响设备的碰撞与磨合

来源:ZOBO卓邦 发布日期 2020-05-28 浏览:

音响设计师是集音响设备、声学技术、舞台艺术等等一系列技能综合体现的学术门类。戏曲和现在扩声设计工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碰撞与磨砺,终于进入了交融期。

扩声领域初的工作者是不需要做设计工作的,在解放初期它还只是建筑弱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后来工作的深入和技术的革新一步步地使得音响设计工作与各个种类的演出密不可分。那么这个门类的工作者需要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就更为宽广。它包含电子学、听觉心理生理学、建筑声学、音质评价等学科和技术素养。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更深入的接触和紧密的协作,设计师们的业务要求会更高。并且每一个涉猎的学科水平都要均衡,这一门综合学术门类在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磨合、协作达到作品的和谐统一。为了完成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音响设计工作必将更广泛更深远的发展下去。与各个艺术门类的磨合和协作也将更加紧密。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戏曲演出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审美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调整完善自身的表现形式及展现技巧。在使用扩声技术早期的拾音板块,不管是台上演员的演唱和台词,还是侧幕边乐队的演奏都靠几只舞台上的有线话筒来完成拾音。这种拾音方式弊端在于,演员发声的方式、方法有差异,气息和本身声音条件不一样。同一个演员在演唱和表演台词的声音状态都不同,何况演出时台上大多都是几个或多个演员在表演。同样的拾音器面对多变的声学环境,能够调节的空间局限性很大。乐队的拾音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更突出了。不同的乐器在一起演奏,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不同音色音量的乐器在一起演奏,用有限的拾音器来拾取,再扩声出去。想要追求平衡真的很难。与此同步的是演出时的环境噪音也被拾取进来,比如说演员上下场的脚步声,背景切换时的嘈杂声,或者前区观众的交谈。都在影响着当时的演出声音环境。

戏曲与音响设备的碰撞与磨合

在拾音和扩声器材开始普遍使用的早期,正好是创排和演出的高产期,戏曲的演出大受欢迎。那时候观众和表演者都热情高涨,现场演出往往一票难求,能够挤进现场看到和听到演出就已经不容易了。只要音量够,只要灯光能看清,观众就满意。换而言之就是,那时候戏曲的演出扩声只要求简单地把声音放大,尽量让更多的远处的观众听到。用现在的眼光看和听当时的资料,确实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就当时的学术技术水平和时代背景环境来说,那个时期的扩声技术确确实实为戏曲的传播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的推进,很多国外的器材和技术理论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对舞台上的美感追求一直在前进。这一追求早早的就进入的声学领域。当时舞台上的主要演员已开始使用无线传声器,其他演员的声音还是通过舞台上的拾音器拾取。现场乐队配器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相匹配的拾音器材也越来越多样和有针对性。

早期的戏曲班子演员讲究“唱功”自身的声音能直达全场,才能上得台面。就是坐在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清演员的唱词。当然这是相对的,老艺人的演出场地多是在茶楼、堂会和小型舞台。现代演出对演员的演出各方面素质都要求的比较,自然在唱功上就多少有所放松。另一个角度来说随说都是演出,但场地换了,演出的舞台由以前的茶馆换成了现代的大型剧场剧院或会堂。动辄上千观众,要求演员用肉嗓子震慑全场已不现实。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尽量给演员都佩戴无线话筒。为了烘托演出气氛往往对演出音响的设计都会要求大声压。当时对这种演出效果的追求,不仅仅是戏曲很多剧种和演出门类都进入过这样一个误区。当时对音响的设计也有很多进步的地方。例如,之前戏曲演出关于环境声音的体现都依赖于演员的肢体表现和乐器模拟。打雷用锣鼓代替,鸟叫用笛子,鸭叫用大唢呐等等。这一时期排演的新剧目就改用真实的录音作为现场声效来使用。这很大程度上提高的观众的临场感。还有,当时开始使用立体声模式扩声,声场的表现力不一样了,马上就让观众对声音环境中声像、声向和空间感都有质的提升。这几点对戏剧的表现力是很大帮助的。

时代在发展,观众的审美要求也在发生变化。简单的声效已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了。为模拟山谷的环境,在现场设置了环绕系统。由于是劳作场景,那么有田必有水。淡淡流水声一定能给现场环境一个基础铺垫。说是淡淡的水声,那声音就不能大。而且有情人之间的交谈必定是呢喃耳语或郎朗笑声。那这水声在恋人之间的呢喃是出现会不会有些突兀。后水声设置在了环绕音响系统的部分音箱中出现,既交代了环境又不影响剧情。说到了环绕系统,环绕音箱的设计还有另外一个用途,那就是声场模拟。剧情发展多数都在山谷里的村庄,山民对歌都是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遥相呼应。为模拟山谷对歌的场景,我在演员的话筒里叠加了混响和延时多个效果器,根据舞台位置的调度即时调整声向,又把延时效果较多的分配至环绕音箱来输出。再叠加部分音效,尽量模拟出山谷相同的声学环境。这样在剧场观剧的观众不光能清晰的享受演员表演时的浅吟低唱,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晨光中的空谷回声。

其实,以上的描述只是个人对于一个场景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但也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了现在与之前音响设计要求的差异与进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碰撞与磨砺,发展了百年的传统戏曲终于与现代扩声技术进入了交融期。经历了初期的接触,中期的碰撞,和现在的相。音响技术从初的格格不入无从下手到现在的不可或缺。他经历了几代音响老师们汗水和心血的洗礼才有了今天的局面。舞台艺术是个综合性很强、性很强的特殊学科。时代的变革催生出更多的观念和艺术门类,音响设计师这个工作就是因艺术和技术的同步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学术学科。它随着时代和技术以及理念的进步而产生,它是集音响设备、声学技术、舞台艺术等等一系列技能综合体现的学术门类。它必将更广泛更深远的发展下去。